收藏本站   設為首頁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人文隨州 > 學術專著

“炎”“隨”始考

時間:2023-01-27 17:14:15  來源:編鐘之聲報 隨州都市網(wǎng)  作者:周波

  2022年2月,作者在湖北隨州南部首次發(fā)現(xiàn)了“人形符與雙魚”的具像巖畫,通過對該巖畫的研究解讀,認識到“炎”字的構成是重魚相隨,而非重火相成。巖畫圖案中的“人形符”是“帝”之象征,雙魚相隨形成“炎”之名號,巖畫圖像的象形與寓意,就是最原始的“炎帝”之圖騰。而巖畫圖中兩魚相隨所蘊含的意義,應是“隨”之地名由來的文化源點。這幅古老的“炎帝”圖騰表明,是“隨”之形與意,造就了“炎”,是“炎”的精神表達,成就了“隨”。“炎”“隨”這兩個原始的文明火種,點燃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并成為民族精神文化的源點。此“人形符與雙魚”巖畫成為“炎”字形成始源和“隨”地名形成由來最原始、最有力的物證。   

                                                                                                                                 

“人形符與雙魚”巖畫 

一、“是兩魚相隨,而非兩火相疊

 炎帝神農(nóng)故里的隨州,地處南北交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地質(zhì)表明,大洪山曾是古海島,從隨州地質(zhì)地貌和物產(chǎn)氣候等環(huán)境推斷,十分適宜人類生存的隨州應為人類發(fā)祥地之一。而在隨州南北大地已發(fā)現(xiàn)數(shù)以萬計的史前巖畫表明,隨州應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史學泰斗李學勤曾言,文字是文明最根本的,而巖畫跟文字起源有關。炎帝神農(nóng)中“炎”字的構成,盡管《說文解字》斷定為重火,但也有學者質(zhì)疑,認為“炎”為重魚而非重火。在隨州發(fā)現(xiàn)的“人形符與雙魚”巖畫,更是從多個方面印證了炎帝之“炎”是兩魚相隨的論斷,即“炎”由雙魚構成。

 葛文華先生在《再論炎帝名號的原始含義》文中認為,“炎”非“兩火相疊”,而是“兩魚相隨”。從甲骨文上看,構成炎字的“火”并非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斷定的水火之火,并從為數(shù)頗多的金文辭對比分析,兩魚相隨是反映一種原始的“魚從”觀念。而且在小篆字里作為偏旁的“火”《說文解字》并不都看作是水火之火,有作水火之火者,也有作為“魚”之象形者。如釋魚:“水蟲也,象形與燕尾相似”。宋人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下火像尾,而已非水火之火。”并認為釋炎為重火,不符合“炎”字的本來結(jié)構。  

魚似向前飛馳滑行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依小“炎”為“光上“從重火”,受此影響,后人皆將”歸于以”火“為偏的字當中。以至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甲骨文編未深究字與其它以“火”為偏的字之異同,“炎字字結(jié)構中。因秦篆之前的商代甲骨文、代金文、戰(zhàn)國古文字體無定形,結(jié)構比較紊,秦小之后雖規(guī)范,沒有做到嚴格統(tǒng)一。另外,漢字的義是隨時代不斷發(fā)展變化和引申,賦于新的內(nèi)容,有些字最初的字義早已湮滅,引申到成了主要內(nèi)容。,《說文解字釋字義,錯解字形,亦在所建免。其中“炎”字之誤在于字里作為偏旁”《說文解字不都看作水火之火。清人段玉裁注《說文解字“其皆技,象枝形,非從火也。”可見,同一形偏旁在“炎”字釋為火,在“魚”字釋為魚尾象形,并無統(tǒng)一規(guī)范。其次為重火也不符合”的本來結(jié)構,在甲骨文中,字實為”,而非“重火”。文字起于象形,炎帝部落的先民是以魚為圖騰,而炎帝之更應是兩魚隨行的象形。甲骨文編》將與以為偏旁的字歸為一類.更是格外分明比較,字與以火為偏旁的字決非同類。三個錄入書中的來看,前二字為兩條魚相隨的形象,后一字是兩個魚頭相疊的形象,字的寫法更為逼真,維妙維肖,并且更簡潔、更概括更形象。隨州發(fā)現(xiàn)的“人形符與雙魚”圖騰巖畫,更加證明炎帝部落魚崇拜和“炎”字與魚的文化淵源,成為“炎”是兩魚相隨的物證。綜上,《說文解字》斷定有誤,“炎”字構成非重火,而是重魚。

二、“人魚”巖畫應為“炎帝”圖騰

    “人形符與雙圖蘊含的意味,所表達和彰顯的精神意象,及巖畫中三個符號象征的含義與歷史文化發(fā)展的淵源、隨州民間流傳的古老俗語等表明,此圖應是炎帝部落古老的“炎帝”圖騰。

魚似跳躍騰飛 

 此“人形符與雙魚”巖畫位于一座海拔180左右的丘陵紅礫巖石上。巖石面左側(cè)上方磨刻有高0.19米,寬0.16米,猶如人作雙手向上,雙腿微蹲,似遠古巫師以舞娛神的人形符號圖案。在人形符號圖案平行右側(cè)約0.3米處,磨刻一條長0.35米,高0.16米,似馳滑行的魚;在此魚正下方約0.7米處磨刻有一條大小無幾,背部拱起,似跳躍飛騰的魚。兩條魚的背部上方及腹部下方均磨刻有三條線槽,馳張有力的魚翅,整個巖畫構圖奇特,線條雖極其簡單明了,卻妙筆生花,將人形的無窮意味、雙魚的神韻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畫面歡快靈動、充滿神秘、讓人無限遐想。

  作者在發(fā)現(xiàn)此具象巖畫,所發(fā)現(xiàn)的成千上萬巖畫多是以凹穴為主要特征的抽象巖畫,表明此圖應是遠古部落最為特殊的圖騰巖畫。另外,根據(jù)巖畫圖案的符號形態(tài)、制作工藝、內(nèi)容形式、寓意表達,所處地理環(huán)境、文化信息等綜合分析,此圖也應是遠古時期隨州先民最重要精神圖騰。無獨有偶,2022年7月,市民在隨州北部也發(fā)現(xiàn)了一幅雙魚具象圖巖畫。作者實地進行了探考,該巖畫一魚為整魚陰刻、一魚為線條陽刻,均長約0.5米,高約0.15米,兩魚一前一后,相隔約0.3米,按魚頭方向,陰刻魚在前,陽刻魚在后,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線上。兩魚特點除采取陰刻與陽刻兩種技法表達陰陽外,陰刻魚的魚尾向后無限延長,形成喇叭形狀,陽刻魚似歡快向著喇叭口型前游,極有負陰抱陽的意味。隨州南北分別出現(xiàn)雙魚圖巖畫,表明遠古時期的炎帝部落人口眾多,已遍布隨州南北大地,并活躍在大洪山脈與桐柏山脈這片肥沃的熱土上,在黑暗中探索點燃華夏文明之光。

                                                                                                                             

                                                                                                                                                              “人形符”圖形

  巖畫“人形符與雙魚”構圖上看,人形符號位于畫面左上方的最高處,標志著“神人”的至高地位。這種人形巖畫在我國并非是孤立的文化現(xiàn)象,甲骨文中的“大”就形似“蹲立人”人形,與人形巖畫形象一脈相承!兜赖陆(jīng)》: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蹲立人”即“大”,是至高無上的意思符號,也是人類最為古老的文明符號之一?梢娺@個人形的“神人”就是創(chuàng)造萬物的天帝就象征天道代表神,圖中的“人形”應指部落首領,至尊且神圣無比。

 據(jù)考證,形似“蹲立人”的人形符號,作為文化源點,誕生了天、大、十、甲、巫等十多個字符。其中“十”在很多地區(qū)的古代文化,常常表示鳥,在圓圈里加個“十”字即表示太陽,這里的“十”字又成為抽象化的太陽鳥,“十”字既是人形符號的變形體也是太陽鳥形的意象,在這里也印證了炎帝是太陽神之說。古代,雙手向上或向下、兩腿屈蹲,是神之使者巫師的標配這個“人形符”就是原始社會的巫形象。巫是神的代言人,象征著神靈,在部落里,只有地位極高的人才能行使巫權與巫術,巫是人也是神,極受尊敬,地位極高。古代巫醫(yī)一體,由此也說明炎帝神農(nóng)當時的醫(yī)和巫,是神在人間傳達神意的代言人。所以,這個巖畫中的“人形”符號就是指“炎帝”,這與炎帝神農(nóng)為巫的史記也相吻合。在彎曲著膝蓋,跳神秘舞蹈行走時,猶如跛行,跛即“拐”。隨俗語有“拐子”一語,“拐子”即表示“大”“老大”或“頭”的意思,也有“他就是天”的意思,由此而言,在隨州最古老、最大的“拐子”就是炎帝。另外,俗語拐子在很多地區(qū)也指男性陰莖,也被叫做“拐子”,這與隨州將陰莖稱“雞巴”如出一轍。隨州民間有句罵人的俗語:“他算個雞巴!”這句話表明“雞巴”說了算,也有老大的意思。隨州民間“拐子”一語或源自原始社會部落首領巫舞的形象語言,拐子”“雞巴也特指地位極高的人,這些古老語言的流傳,見證了炎帝就是族人的“天”、部落及華夏人“大大”。印證了巖畫中“人形符”是“神”與“帝”的文化喻意。

 人類從始至終無外乎兩大主題,即生存與繁衍。在對抗自然災害、野獸侵害、部落戰(zhàn)爭等所有生產(chǎn)力都來自人力的時候,人口繁衍顯得緊迫而極其重要。在巨大災害非人力所能抵御、內(nèi)心恐懼無法排解時,只有通過祈求神靈以安撫靈魂,便產(chǎn)生了神靈及某種特殊的圖騰信仰。正是基于這種自我強大、神通廣大精神渴望,“人形”的神也便應運而生,這個充滿神性的“帝”就是遠古人依據(jù)自己的抽象形象,賦予精神上的神性,從而創(chuàng)造了“神”的自己和自己的“神”,這個人格化的神就是部落首領。由此,巖畫中的“人形符”象征“帝”,兩魚相隨而成“炎”,構成了“炎帝”部落的圖騰。

三、魚崇拜與兩魚相隨之精神

                                                                                                                                 

                                                                                                                                                           位于隨州北部的陰陽石刻魚巖畫

  據(jù)史記載,炎帝部落崇拜魚,炎帝后人均為人面魚身。這個以“人魚”彰顯自己是神異一族的部落,有著古老而久遠的魚崇拜,通過神魚及雙魚相隨的形象與意象圖騰,弘揚、光大、傳承自強不息、剛健正大的部落精神信仰,這種信仰最終形成、發(fā)展成為中華民族精神。

 如果追溯魚文化,魚與人類的關系源遠流長燦爛而悠久?梢哉f,人類從誕生之日就與魚結(jié)下不之緣,魚文化伴隨人類走過漁獵采集、農(nóng)耕文明時代,直到當今的數(shù)字時代。是人類最早的鮮美食物,人類有了魚類食物,人類的體力和智力得充分利用與發(fā)展。喜歡吃魚的人聰明,可以確定吃魚曾經(jīng)促進了原始人進化。古代魚有占驗、巫藥功能。人利用魚的形象以及由此產(chǎn)生幻想,參雜著人類想象中的超能力,魚成為一種能夠預知未來吉兇甚至改變事物發(fā)展方向達到趨吉避兇目的神圣之物。直到先秦時期,魚還被視為極具價值的巫藥,能治愈疾病,緩解痛苦,惠澤人類。如鯉魚利水、消腫下氣、通乳,治水腫脹滿黃疸、咳嗽氣逆藥用價值。魚因此帶給人們福音、帶來美好生活的更是先民們心中的神物。

 更有現(xiàn)代學者研究認為,人類祖先是大約3億年前的脊椎魚類進化而來。這個顛覆人類認知的研究表明,人類對魚如此情有獨鐘,是否源自人類對自身古老的遺傳基因認同的特殊情感?《山海經(jīng)》也記載了氐人國是炎帝的后裔,都長著人臉魚身他們頗具神通,能夠在天地之間任意往返。這個古籍記載的神話,背后或許有什么特殊的隱喻,炎帝后裔不是一般的美人魚,是能順著風雨上天的超能力種族。依據(jù)現(xiàn)代人的審美,是不能接受《山海經(jīng)》里半人半獸的形象,作者認為,在不一樣的古代,半人半獸代表的就是一種神異,魚與人組合神靈的寓意,可能是古人從一種崇拜、向往的角度來描繪種族的。試想,炎帝后裔是美人魚,那炎帝又是什么?必是魚始祖!這與我國西南地區(qū)的侗家族人普遍祭拜的和始祖含義的“薩”并無二致,也由此證明了魚圖騰崇拜的遠古性和炎帝神農(nóng)的始祖性地位。

 據(jù)衛(wèi)聚賢先生考證,從《山海經(jīng)》書中地名、物名、神怪圖像,以及稱書為“經(jīng)”“藏”等的說法,推斷《山海經(jīng)》是從天竺至中國各地的一路記錄,而這一記錄者,就是戰(zhàn)國時墨子的學生隨巢子。隨巢子是戰(zhàn)國時期隨國(今隨州)人,他所搜集的神話理應多數(shù)在隨州獲悉,或以隨州本地神話為主。“人形符與雙魚”巖畫印證了炎帝后裔人面魚身之說及人魚組成了炎帝部落的圖騰和隨州淵源流長的古老魚文化。

 從巖畫中魚的形態(tài)、當?shù)佤~種及生態(tài)、表達寓意、圖騰文化等方面看,巖畫中的魚應為鯉魚。圖中魚形體較長且厚實,與鯉魚形態(tài)極似,而且鯉魚是隨州古老的中大型魚種,壽命可達200余歲,體重能達幾百斤,魚小時身色白,魚大體色黃,嘴角長有小胡須,魚肉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宋《夢溪筆談》:“鯉魚當肋一行三十六鱗,鱗有黑文如字,故謂之鯉,文從魚、里者,三百六十也”。為了驗證鯉魚的十字紋理,作者多次到魚市觀察大小鯉魚,其36和十字紋理的記載準確無誤。鯉魚聰明機警善跳躍,身上又有神奇的“十”紋理,這與巖畫中象征神靈的“蹲立人”人形符也是“十”的變異形體不謀而合,顯得非同一般,以致古人把鯉魚當作神物。《本草綱目》:“鯉為諸魚之長,形狀可愛,能神變,常飛躍江湖。”并且鯉魚的繁殖能力特別強,排卵都是數(shù)十萬+,從古代生殖崇拜來說,繁殖力強的鯉魚成為首選,稱鯉為“樨龍”,把它視為靈物。魚在古代被看作是女陰的象征,人從何來,從女陰中來,所以魚又是生命之神。另外魚為陰,是水中之神,巖畫中的“蹲立人”雙腿微蹲張開,露出巨大陽具,“人形”與魚又是人口繁衍的陰陽祥和圖符。也可將人形符與雙魚“炎帝”圖騰理解為遠古先民訴求生命的延續(xù),是以一雄一雌陰陽相合的兩條魚永無休止的追逐、運動的形態(tài)圖式來寓意的。

 《國語·晉語》有記述和考證稱炎帝“以水成”,其后裔“有的以魚為氏,有的以魚命國”。魚為水中之神,也稱龍魚。炎帝就是一位人格化的借力于河澤的“龍”。原始時代的炎帝部落人以兩魚相隨的形象創(chuàng)造出的作為本族頭領的名號稱呼自己的頭領,炎帝為本族標志,是他們魚崇拜觀念的自然反映。“人形符”的“神人”與象征眾多、生生不息的雙魚,創(chuàng)造了“炎帝”圖騰,這個名號還表現(xiàn)了一種更為復雜的原始魚從觀念,魚從就是兩條以上的魚相隨參諸古漢字義,魚從的含義可以解釋為顯示眾多和盛大。由此看來,作為部落的名號,不僅具有圖騰意義,而且表明了一種自強不息的文化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剛健、正大觀念是構成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由此,我們不能忽視兩魚相隨的所開啟的一種思想的巨大文化意義。炎帝神農(nóng)故里隨州“人形符與雙魚”巖畫的發(fā)現(xiàn),印證了魚與神農(nóng)氏族有關的古籍記載,見證了炎帝部落與隨州的淵源和恒古久遠的魚崇拜文化。這個形成“炎”的古老雙魚圖,也應是后來派生出道家陰陽雙魚和道教哲理觀念的最古老的文化源點。

 “人形符與雙魚巖畫圖案由3個形象符組成“三”作為生成發(fā)展循環(huán)的基數(shù),源自“三生萬物”的宇宙觀!独献印罚旱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三”成創(chuàng)造之數(shù),化成萬有之數(shù),也是“多”和“無限大”的代稱,更是表達了生生不息的愿望和盛大、繁茂的意象,表達天人合一思想象征的通用符號和神秘數(shù)字。此圖中共用了3個符號,充分體現(xiàn)了“三”這種原始的、盛大的、眾多的、生生不息等古老觀念的形成,猶如炎帝“炎”字的兩魚相隨意象也是表達盛大和生生不息等原始信仰一樣,這種最原始的信仰最終發(fā)展成為自強不息、剛健正大的民族精神。

                                                                                                                                       

                                                                                                                                                            “人形符與雙魚”巖畫文創(chuàng)品

四、“炎”圖騰精神成就“隨”之地名

 原始含義的“隨”,是為大吉。這個表達、彰顯炎帝部落精神信仰的“隨”,是隨“炎”而生,與“炎”共舞,炎隨一體,形成“炎”地之地名。

 “字先秦典籍鮮見。清王蘭泉《金石萃編》考隨本為春秋時國,姬姓,今在湖北隨州市。吳玉搢、王伯厚評其曰:隨,安步也,吉莫大焉;許慎《說文》:從也,從辵隋聲;卦名”,帛書作“”,楚竹簡作“(-又。字始見于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簡,僅一字。廣韻“隨,從也、順也。”卦序上,隨卦是繼豫卦而來,”為安逸、安樂,子曰:近者悅,遠者來。故以;《周易·易傳·序卦傳“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通行本《老子·道經(jīng)·第二章“前后相隨,恒也。。綜上,有順從、自在、自強、恒久、盛大、追求美好之義,是為大吉。

 從“人形符與雙魚”的“炎帝”圖騰所蘊含的精神意義上看,其文化十分久遠而古老,應歷經(jīng)了人類早期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宗崇拜幾個文化階段。因為“人形符與雙魚”主要含有生殖崇拜、圖騰崇拜意義,隨著炎帝名號的形成,標志著開始對部落首領個人形成崇拜,后才逐漸形成祖宗崇拜、炎帝神農(nóng)始祖崇拜。先秦典籍《世本·作篇》載:“伏羲造琴瑟;女媧作簧;隨作笙,隨作竽。《釋名·釋樂器》:“笙,生也。竹之貫匏,象物貫地而生也。”竽,也寓有“育”之義。《黃帝內(nèi)經(jīng)》:“天有五音六律,人有五臟六腑……”明代醫(yī)家張景岳認為音樂“可以通天地而和神明”炎帝神農(nóng)是中華醫(yī)藥的開山鼻祖。《説文解字》:“藥,治病艸。從艸樂聲。”“樂”即“藥”,從該字的發(fā)展演變和古代原始部落首領基本都是集巫、醫(yī)、樂師于一身等等,印證了古代生殖崇拜和圖騰崇拜,及“伏羲造琴瑟;女媧作簧;隨作笙,隨作竽。的史記和中醫(yī)最佳療法為精神療法(音樂療法)的理論。琴瑟、、這些古老的樂器,都是醫(yī)與藥的起源。也表明伏羲、女媧、”都是集巫、藥(樂)于一身的部落首領,而“隨”即指“炎帝”。“隨作笙,隨作竽”表明,早在神農(nóng)之前,隨地就已開始了樂、藥、巫術治病的探索,文化總是厚積薄發(fā),到了后來,具有探索創(chuàng)新、勇于犧牲精神的神農(nóng)將先前古人積累的醫(yī)藥療法親身驗證和系統(tǒng)分類,形成了初始的醫(yī)藥活動后,中華醫(yī)藥文明才由此濫觴。據(jù)此,“人形符與雙魚”也可以理解為是一幅充滿歡樂歌舞,精神愉悅的祥和之圖,圖中巫師踏歌而舞天降神靈,雙魚隨樂而歡陰陽順和,表達了古人對健康快樂、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部落強大、子孫繁衍、生生不息的祈愿。

 遠古時代,炎帝無私為民、昂霄聳壑,他既是部落首領,又是開啟醫(yī)藥、農(nóng)耕等文明的開山鼻祖,因而廣受族人及其它部落的敬仰與愛戴。在炎帝人格被神化的魅力感召下,在“隨”地引領先進文化科技的吸引下,在象征自強盛大、生生不息的兩魚相隨圖騰文化的影響下,各地各部落追隨炎帝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流。當時的“隨”地應是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科技、經(jīng)濟高地,在多代炎帝頭領的帶領下,“隨”地成為聲振寰宇,天下氏族部落紛紛追隨的文明圣地?梢哉J為,兩魚相隨的形象造就了“炎”,“炎”就是兩魚相隨之形態(tài),“隨”的意味充分體現(xiàn)了炎帝部落圖騰精神之所在,“隨”就是這種精神最有意境、質(zhì)樸、最明了直白意味表達。由此,“炎”也可代表“隨”,“隨”就是“炎”之地,“炎”即是“隨”,“隨”也可代指炎帝。故,“隨”之地名的出現(xiàn),就是一種文化精神形成的,直觀明了的,深植于人們頭腦的兩魚相隨的文化意象,自然而然的文化演化結(jié)果。

 “近者悅,遠者來!”追求美好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不論“人形符與雙魚”的炎帝圖騰,其象形為兩魚相隨,其“炎”意是以“隨”釋義,還是眾多部落追隨炎帝于兩魚相隨之地,充滿美好希望與自強不息的“隨”之地名的產(chǎn)生,也就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從遠古的“炎帝”圖騰中,我們可以深刻認知和感受到遠古先民憑籍原始稚拙的生命感悟,展現(xiàn)出強烈而久遠的生存與發(fā)展期望和自強不息,追求美好的精神!也正因這種精神肇始了“炎”“隨”這兩個遠古而又原始的文明火種,并逐漸開啟了華夏文明、民族一統(tǒng)、文化大同……  

                                                                            

                                                                                                                                                   “炎帝圖騰”巖畫文創(chuàng)

 

 

(作者系中國巖畫學會會員、隨州廣播電視報社副總編、隨州市觀賞石寶石協(xié)會會長、隨州市政協(xié)委員

 

 

 編輯   周正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推薦資訊
隨州“天書”亮相圖書城
隨州“天書”亮相圖書
隨州遠古棋“復活”    益智休閑備受青睞
隨州遠古棋“復活”
隨州巖畫文化探考: 隨州“仙人棋”巖畫   棋文化源自隨州的物證
隨州巖畫文化探考: 隨
隨州雞血紅碧玉藝術品鑒賞
隨州雞血紅碧玉藝術品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隨州編鐘報社 | 法律顧問 | 友情鏈接 | 技術支持:清華網(wǎng)絡
網(wǎng)絡經(jīng)濟主體信息
主辦單位:隨州編鐘之聲報社 隨州都市網(wǎng)
新聞熱線:0722-7117922 廣告、服務熱線QQ:1254373707
舉報電話:0722-7117922 舉報郵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隨州編鐘報社版權所有,未經(jīng)本站書面授權,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網(wǎng)站備案號:鄂ICP備09003029號-8 技術支持:隨州清華網(wǎng)絡

鄂公網(wǎng)安備 421302020019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