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設為首頁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人文隨州 > 學術專著

疫情反思:痛改飲食陋習

時間:2020-03-10 16:46:59  來源:編鐘之聲報 隨州都市網  作者:周波

             (作者: 周波  隨州廣播電視報社副總編  隨州市觀賞石寶石協(xié)會會長  湖北省觀賞石協(xié)會副會長 中國巖畫學會會員) 

2020年伊始,又一波病毒洶洶突來,再一次肆虐我中華大地。一時間,人口過千萬的武漢淪陷,成為全世界首個因疫情而封城的都市;黨中央緊急吹響戰(zhàn)“疫”號角,這場沒有硝煙,極其兇險的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迅速在全國拉開;祖國大地成千上萬的城鎮(zhèn)街道一片空寂,億萬人民宅家隔離;那些曾經熟悉的身影紛紛英勇逆行,沖鋒陷陣;眾多可愛的抗疫戰(zhàn)士在國人的淚目中悲壯倒下;病毒肆虐已造成三千余同胞不幸病亡,對國民經濟所造成的損失和社會影響,更是難以估計……面對疫情敲響的警鐘,我們除反思面對疫情應加強“防與控”等制度的完善外,更應深刻反思我們的食文化觀和“禍從口入”的飲食陋習。

反思丑陋的食文化

中華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僅從漢文字上就可以看到關于吃的“十八般武藝”:吃、喝、啃、咬、嚼、咂、嘶、噬、吸、品、吞、咽、叮、呷、嗜、吮、叼、呵、咀、啜……每個與口有關、匪夷所思的漢字都是一種進食方式和吃的技藝。在我國,“民以食為天”似乎就是天條國教,人們在這句話的蠱惑下、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堂而皇之,天地悠悠事唯吃乃大?芍^從生吃到死,孩子出生時要擺“三朝”宴、過周歲要吃宴、過十歲要吃宴、考學要吃升學宴,畢業(yè)歡慶要吃、參加工作慶祝要吃、結婚要吃、升遷要吃,每逢生日、大壽要吃,正月拜年要吃宴,輪流接春客要吃宴、出差前要吃送行宴、出差回要吃接風宴、生病了要吃探望宴,人死辦喪吃為首,從“頭七”吃到“五七”,再從周年、二周年、吃到三周年;開張開業(yè)要吃,各項慶典,生意往來、單位交往、公務活動要吃;甚至拜祖宗、祭祀鬼神、供菩薩、掃墓等也要借機大吃。從春節(jié)的宴、十五的宵、二月二的龍面、清明的寒食、端午的粽子、夏至的糕點、中秋的月餅、冬至的雞、臘月的臘八席、三十的餃,及開春節(jié)、開耕節(jié)、豐收節(jié)、美食節(jié)、啤酒節(jié)……節(jié)連節(jié),逢節(jié)吃為要。病人最不愿聽到,但對醫(yī)生肅然起敬,絕對最人道的一句話:想吃點舎,就盡管吃吧!作家李波:人們將筵席擺進廟宇、擺上墳頭,與其說是對先人和鬼神的敬重、頂禮,倒不如說是對食物和味覺的頂禮膜拜。在這種陋習食文化影響下,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層面都被吃而綁架:見面,就問吃了嗎?工作,叫做飯碗;訴訟,叫吃官司;解雇,就是砸飯碗;公務員,就是吃皇糧;面子大,就是吃得開;自私,叫吃獨食;學文件,叫吃透精神;有非分之想,是想吃天鵝肉;無事生非,是吃飽了撐的;不好拒絕,絕對是吃了別人的嘴軟;不講信用,就是食言;堅持原則,就是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拉別人下水,就是保證你吃香的喝辣的……好像人的一生不是奮斗的一生,而是奮勇為吃唯吃的一生。

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古代,在生存口糧只能靠天收的自然災害情況下,“民以食為天”的提出,旨在重視人們的生存權,是首要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但這句“民以食為天”被那些好吃之徒充分利用,將滿足口腹之欲的吃發(fā)揮到極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應深刻反思和重新審視陋習食文化,批判本末倒置的“民以食為天”,提倡“食以民為天”,拋棄動物本能的以食為天,找回吃是為了活著,而不是活著是為了吃的天道。

試想,如果經營者樹立“食以民為天”的宗旨,就不會有瘦肉精、蘇丹紅、吊白塊、地溝油等害人害己之物的生存之地,就會把“民生需求”作為天職和企業(yè)發(fā)展的首要目標,把科學、健康、安全的食物服務給人們;如果相關部門樹立“食以民為天”的宗旨,有毒有害的食品就不會如此大行其道,讓食品安全成為社會最為關注的公害之一;如果人們遵循食以民為天之道,就會理性飲食,就不會變態(tài)地視吃為占有、榮譽、滿足和生活之目的,就更不會因一件簡單而嚴肅的進食活動,去浪費人生四分之一的時間,甚至失去健康、折壽,付出丟命的代價。相信,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將有力沖擊人們傳統(tǒng)的飲食陋習,深刻洗禮民族的飲食心態(tài),使人們清醒地加入到食文化的歷史性變革上來。

拚棄糟粕的酒文化

喝與吃同源,但酒在古代屬于奢侈品,作為“超自然之物”的圣物,主要用于祭祀和慶典、戰(zhàn)爭等重大活動。在西周時期,嚴法禁止“群飲”“崇飲”,違者會處以死刑。后來逐漸形成,只有辦喜事、重大節(jié)日、招待重要貴客才能喝少量酒,而平常不喝酒的民俗。再后來,糟粕酒文化開始蔓延……。稱得上酒文化的應只有酒的傳統(tǒng)釀造技藝與傳承,及與飲用相關酒器、酒肴,有關的歷史等,但酒文化發(fā)展至今,90%以上都是糟粕文化。以致,種種丑態(tài)百出的酒精后遺癥、腐蝕良性社會的糟粕酒觀念,張牙舞爪縱橫天下……。

“酒局”在現代酒文化中最為活躍,乃棋語,有形勢、賭博、圈套之意,所謂“酒局”就是酒能左右的形勢、賭博和圈套。在方寸之地的酒桌上,喝酒只是載體,設辦事情才是目的。如果陷入里,就會騎虎難下,甚至惹禍上身;如果皆大歡喜,也是身被酒傷。在“酒局”之舞臺,一般都有固定角色的演員,都會臨場發(fā)揮或精心編排地精彩上演“酒局劇”:局主,請客的核心人物;局托,又能喝酒,又會搞氣氛的角色;局精,局托的托,負責補漏周全;局奴,地位最低,一般坐門口、搞服務、端茶倒水、叫服務員、拿杯碗盤碟餐巾紙的最后買單之人。酒場如戰(zhàn)場!“酒局”怎樣開局?怎樣講話、誰先誰后?不同的情況套路不一,反正開局之后,所有人物都要刷一下角色感,但必須圍繞主角、絕對襯托主角。有時雖如群口相聲,但大家各司其職又默契配合,每一個上戰(zhàn)場的人都是想從中獲得戰(zhàn)利品,個個處心積慮把正事拐著彎地談,壞事?lián)Q著法地繞,小心試探,話里藏鋒,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要把握得恰到好處。多少人情往來,公事私務,都在“酒局”的推杯換盞中進行。“酒局”好辦事,辦事靠“酒局”!多少人,喝出酒精肝,吃出一身膘,傷錢又傷身。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完全離不開酒桌,除了對酒精上癮的依賴,更是喜歡觥籌交錯,迷上間歇性清醒,持續(xù)性迷醉的感覺,喜歡不求有何意義的光陰虛度,追求彼此吹噓和縹緲過癮的陶醉。更要命的是,“酒局”上的大聲喧嘩、唾沫橫飛、筷子亂扒、唾液交流,造成傳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和從中午喝到半夜,從夜晚喝到凌晨的生命浪費。

喝酒傷身,又為何偏向虎山行?有專家分析,因社會是層級社會,不同層級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有的需要付出身體上的受損傷以獲得他人的信任,有的顧忌面子,愿意用自己的出丑來獲得他人的信任,而喝酒則是既可傷害身體,又可同時醉酒出丑的最完美統(tǒng)籌。有時為顯示誠意,而通過傷殘自身的方式表示,如果都有誠意,就一起喝醉一起自殘,這是典型的病態(tài)虐待和自殘文化。“酒局”之上,喝的是酒,講的是關系;請的不是你這人,而是你的位置、權力,能給他的資源和利用的價值。正所謂酒場深似海,“酒局”就是仕途、就是機會,與“酒局”絕緣,就意味著跟升職加薪、生意合作等等絕緣,導致“酒局”越演越瘋狂、鋪張浪費越來越嚴重。而有些人,一邊吃解酒藥,一邊猛喝酒;一句話說錯了,整晚都失眠;甚至猝死酒桌……。

其實,酒文化的源頭是清澈的,只是到了后來,夾雜了太多的功利、虛偽、勢利、虛榮、貪欲等等人性中的污泥濁水。糟粕的酒文化,不知損毀了多少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釀出太多家庭悲劇,浪費無數社會財富,扭曲著人們的“三觀”和人性,殘害著社會良性發(fā)展……而世界衛(wèi)生組織早把酒精(飲料)明確列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有數據顯示,全世界5.5%的癌癥發(fā)生和5.8%的癌癥死亡是酒精引起的,酒精是導致人體至少7個部位癌癥的罪魁禍首,酒精性脂肪肝更易成肝癌,即使少量飲酒也對健康有害。每次的病毒疫情,都會讓人們更加體會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面對百害無一利的糟粕酒文化,應倡議返璞歸真、實施回歸古時的酒只在舉辦喜事、重大節(jié)日時少量飲酒,禁止“群飲”“崇飲”,以消滅社會“酒局”之禍。

遠離變了味的飯局

幾十年前,“你吃了嗎?”是人們見面后不二的問候語,但在豐衣足食的今天,解決生理需求的吃飯早已演變成匪夷所思、觸目驚心的“飯局”,成為智力與實力的較量與搏弈,演變成新的陋習食文化,與歷史上的“鴻門宴”“杯酒釋兵權”“火燒慶功樓”等經典“飯局”更加登峰造極。過去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被顛倒、演變成革命不是請客,就是吃飯……”。當今社會,似乎不請客吃飯就不會干事、就干不了事,就別想干事。想干事,就得請吃飯,哪怕對別人沒有任何需求,也得請。不請?吃貨們就會嘲笑你,非要吃一頓,大家才會心滿意足。想干點大事,離開請客吃飯幾乎不敢想象,很多重要的、關鍵的、機密的事情,必須在飯桌上解決;很多不重要的、不關鍵的、不機密的事情,同樣離不開飯桌來處理。想辦事?要發(fā)財?想升官?想托人?……“飯局”就是一條寬闊但偶有沼澤的大道,只要你舍得布下無數個“飯局”,掌握好在這條大道上行走的技巧,就一定無所不能!你舍得請吃,但你沒有“飯局”上游刃有余的技術,你只能是一個有基礎,但沒有本事的人;你既舍不得請客又沒有招待的技術,你絕對是個沒本事的廢人!所謂“飯局”,吃的是飯,玩的局。玩的好可運籌帷幄、釜底抽薪,套牢一切;玩的不好,只能是偷雞不成反蝕米,被淘汰出局。

“飯局”的布局,從辦什么事,請什么人,什么人作陪開始謀劃,涉及到主客的性格、喜好,就餐地點、環(huán)境,及陪客與主客的關系、志趣、吃飯的氛圍營造,到飯桌之上誰唱主角誰幫腔,話題的設置,氛圍的把控,到喝什么酒誰斟酒、誰服務都要精心考慮。從排座次到上菜的順序,從誰先動第一筷到什么時候可離席,從怎樣講話、怎樣敬酒、怎樣喝酒,到求的什么人、辦的什么事,飯前飯后的活動安排,都繁雜而深奧。“飯局”不是吃什么的問題,而是跟誰吃的問題。會不會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處理吃的問題,關系到會不會做人,會不會做事、會不會做官,會不會成功,有沒有能力的問題。吃很簡單,但也復雜到一頓飯吃不好,仕途終結,生意黃掉,未來沒了。想入世闖天下,必須善謀與善斷,“飯局”就是練兵場、揚帆地、發(fā)跡點。總之,一些人就堂而皇之地打著民以食為天的幌子,舉著禮儀之邦的旗子,浪費來之不易的財富,傾其自己的聰明才智,將丑陋的食文化詮釋得淋漓盡致,也讓世間百態(tài)層出不窮。

孔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應該說,吃飯就是解決生理需求,簡單到隨便開水煮面條,打個雞蛋就足也。但在這個完全離不開“飯局”去溝通、辦事、干事的人情社會里,“飯局”無孔不入,無處不在。就連天天赴“飯局”,一年到頭夢想著能回家吃頓小菜飯的人躲“飯局”也難,找個減肥不吃飯的理由,但別有用心的“飯局”會請吃減肥餐!雖說十八大以后,廣大干部群眾十分擁護的中央反腐倡廉成效顯著,在驚喜看到社會“飯局”現象十分好轉的同時,也見有爆料私人會所、機關食堂成了“飯局”的新陣地。我們反思食文化陋習,就是要從轉變飲食觀念入手,樹立正確飲食理念,再加以制度管理、加大處罰和社會監(jiān)督力度,使其形成合力,鏟除“飯局”存在土壤,方能標本兼治,從根源上解決“飯局”問題。這不僅僅是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還社會風清氣正,還能把人們從各種應酬中“解救”出來,使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正事、干實事。只有社會上下齊心齊力,才能還吃飯就是充饑、吃飯就是吃飯的天道。 

培養(yǎng)文明飲食習慣

遠離野生動物、拒絕野味。此次疫情不久,專家就從武漢華南市場檢測到冠狀病毒。而當年“非典”疫情時,廣東曾緊急下令撲殺病毒中間宿主果子貍,關閉可能滋生、傳播病毒的野生動物交易市場。但疫情過后,果子貍又回到各地的餐桌上。特別是近年來,野生動物交易從以往的市場發(fā)展到網絡平臺,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當下,仍還有野生動物交易被查獲?茖W家曾一次次警告,如果我們繼續(xù)破壞野生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食用野生動物,對動物無害的病毒就將再一次進入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其實,野生動物與家禽營養(yǎng)價值并無差距,李時珍《本草綱目》就記載了“諸鳥有毒”及6種獸類10種鱗蟲類的野生動物,不但無營養(yǎng)而言,還食之有毒。人們只有本著對全社會、對人類高度負責任的精神,重新審視和建立人與野生動物的和諧關系,保護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拒食“野味”,并從嚴從重加大對捕獵、販賣和烹食野生動物的法律制裁,才能根除食用“野味”陋習。

少聚會,不聚餐。聚會聚餐,是人們生活方式的又一大特色。人們不但愛吃還愛熱鬧,喜愛聚餐也講究氛圍,依桌歡聚,談天說地,邊吃邊聊,有時還即歌興舞、猜拳呤詩,追求酒不醉人、人自醉,酒醉人、人更醉的境界,把簡單的能量補充,搞得儀式隆重,高潮迭起。人們對這種就餐方式的熱情和癡迷可謂深入骨髓,以致在病毒引發(fā)肺炎之初,武漢百步亭仍舉辦“萬家宴”,這是文明還是低俗?是為了吃的熱鬧還是在犯罪?而在武漢封城了一個多月,疫情防控處于嚴峻的關鍵時期,不出門、不聚餐、不聚集的宣傳深入人心之際,仍有人聚餐被曝光、被查處,這些吃貨,可謂舍生忘死、愚蠢之極。還有學者提出疫情期間不聚會、不聚餐,疫情之后,也要少聚會、不聚餐。面對此次疫情,作者非常贊同已87歲高齡的著名教育家劉道玉先生,通過微信平臺提出的觀念:每逢年底的傳統(tǒng)春節(jié)期間,正是流行病多發(fā)季節(jié),建議這個始于農耕社會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了需要改革的時候,來一次對中國傳統(tǒng)禮節(jié)和生活習慣大變革,以杜絕肝炎、病毒等各類傳染病。據研究發(fā)現,常在外聚餐,不但產生浪費,造成暴飲暴食,患肥胖、糖尿病,各種癌癥、慢性傳染病等的幾率會倍增。而火鍋中的油又稱“口水油”,如果有人患傳染病,這些傳染病就會通過食物進行流行和傳播,另外油冒出煙霧的凝聚物、反復使用加熱后重金屬超標等,都有致癌作用,對人體危害很大。倡議:改變忙碌為了大團聚、年底突擊大消費的過年方式,著眼構建健康與現代生活理念的新的過節(jié)方式。日常交際做到可見可不見的人,堅決不見;必須要見的人,網絡溝通盡量少見,避免聚餐。并將傳統(tǒng)的聚餐,改變成喝茶、戶外活動等新的生活交際方式。

拚棄合餐制,實行分餐制。推行分餐制,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要批判那些認為“聚餐合食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團結和諧、親善禮讓’至高境界”的錯誤觀念,這是典型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不尊重客觀事實進行相互殘害的愚昧思想。人們在合餐時,不但互相夾菜以示禮讓,在共同的菜盤里反復取食以示分享,還共同在一個火鍋里涮來涮去以示親近,以致共餐人的唾液都在相互分享。這種不講衛(wèi)生、導致疾病互傳、傳染病蔓延的進餐方式,必須“移風易俗”!可全面推行上菜前或上菜后分餐、自助餐、食堂打飯、擺放公筷公勺及11份用餐的餐飲方式。家庭用餐,也要實行分餐或使用公筷,要理性、科學、文明就餐,徹底改變就餐中不健康的習慣,以杜絕疾病傳染。

一位哲學家言: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待社會上下從一次次飽含太多血與淚的疫情中吸取慘痛教訓,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丑陋的食文化、糟粕的酒文化,樹立正確、科學的食文化觀,養(yǎng)成少聚會、不聚餐,實行分餐、拒絕野味等健康、科學、文明的飲食習慣。

(編輯  大隨周)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推薦資訊
隨州“天書”亮相圖書城
隨州“天書”亮相圖書
隨州遠古棋“復活”    益智休閑備受青睞
隨州遠古棋“復活”
隨州巖畫文化探考: 隨州“仙人棋”巖畫   棋文化源自隨州的物證
隨州巖畫文化探考: 隨
隨州雞血紅碧玉藝術品鑒賞
隨州雞血紅碧玉藝術品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隨州編鐘報社 | 法律顧問 | 友情鏈接 | 技術支持:清華網絡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主辦單位:隨州編鐘之聲報社 隨州都市網
新聞熱線:0722-7117922 廣告、服務熱線QQ:1254373707
舉報電話:0722-7117922 舉報郵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隨州編鐘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本站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網站備案號:鄂ICP備09003029號-8 技術支持:隨州清華網絡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19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