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他,是一個讓老師頭疼的孩子,有他在教室里,老師就有些提心吊膽。他的動作老是引人注意,盡管其他的學生假裝沒看見,但透過高高樹起的書后上下晃動的腦袋,誰都知道,那些孩子他們在笑,為他的前后扭動,為他的鬼臉。冷不妨,筆、橡皮被他拋出,在空中漂亮的劃下一條弧形,落到老師正在批改的作業(yè)本上,老師猛一抬頭,銳利的目光越過眼鏡盯住他,可他卻笑笑,垂下眉毛,嘴隨便撇撇,頓時教室哄堂大笑。
而我,很不幸地成為了他的英語老師。
前兩個星期,我竟然沒注意到他。
直到第三個星期,我見他在玩早餐吃剩的饅頭,用玻璃珠子一顆顆地使勁按進去。就對他說:“你不吃也不要浪費,扔到后面垃圾桶里。”
他聽話地站起來,突然,將手中的饅頭舉起,拋過頭頂,扔向垃圾桶,那一刻,我的心撲通通跳得不知有多厲害。我真后悔,為什么要說這樣一句話呢?
我眼盯盯地望著那塊饅頭,從教室的第一排飛過中間五六十學生,終于落到教室后面的空地上,“哦”全班同學齊目共望,他,是不會在乎的,盯著自己的腳,目光游離。
于是,他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聽到了他的許多故事。正巧,學校派我到繼教中心學習心理學。從他的故事中,我分析他可能缺少一種歸屬與愛的需要,也就是說,他渴望通過與眾不同的動作讓同學老師接納、愛護、注意、鼓勵、支持,于是,我有了主意。
上課了,我請他幫我洗杯子,他很高興,杯子洗得很干凈,我對他說謝謝,他的臉有些紅了。但是沒開口說話。
又一次上課了,學校安排領課外作業(yè),全班同學高高地舉起手,我從中挑了三個學生去,其中一個是他,他樂顛顛地跑下去了。
這次教室里有些紙屑,我讓他去撿,他去了,把教室撿得很干凈,我在全班表揚了他。
慢慢地,我問他的問題,他開始回答了,盡管聲音很小,卻意義重大。
就這樣,一天一點改變,一年三百六十天,他會變成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樂觀的你們一定認為他變成了一個表現(xiàn)上佳的孩子,其實不然,比起那些聽話的學生,他仍有些調皮,但比起以前的自己,他已經(jīng)很棒了。(編輯 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