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設為首頁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熱點關注

大洪山之子---薛國旺的雕刻人生

時間:2019-06-26 10:22:27  來源:編鐘之聲報 隨州都市網  作者:記者 周波

                 大洪山之子---薛國旺的雕刻人生

    -----記大洪山根雕文化產業(yè)園董事長、大洪山國旺根雕農民合作社理事長、隨州根雕藝術大師、大洪山根雕藝術領軍人物 薛國旺

 

    編者按:巍巍大洪山下,一位平凡而樸實的殘疾農民,卻與眾不同地與文化結緣。幾十年來,他克服別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在磨難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人生奇跡。他的一生,更像他雕刻的一件件根雕藝術品一樣,化腐為奇,精美絕倫,價值非凡。低調本色、身殘志堅的他,在所有熟悉他的人眼里,就是一個頂天立地,形象高大的錚錚鐵漢。他就是大洪山遠近聞名,被譽為大洪山之子的薛國旺。

 

   薛國旺,這位身居大山,已年過半百的殘疾農民,在與命運抗爭的人生歷程中,用執(zhí)著、雙手、智慧和別人難以想象的付出,精心雕刻出大洪山民間文化書籍、大洪山根藝文化、大洪山特色文旅產業(yè)等一件件讓人嘆服的人生作品。他在雕刻自己人生作品的同時,也不斷蛻變自己的身份:從殘疾農民,到有志青年、有為青年、作家、藝術家、企業(yè)家、根雕大師、領軍人物……他先后獲得隨州市自強模范”“隨州十大杰出農民“隨州民間絕技人物”“隨州最具魅力的民間絕技”等榮譽稱號。

近日,這位備受黨委政府、殘聯組織關懷的殘聯標桿,在隨州殘聯的安排組織下,讓記者有幸又一次走進薛國旺不平凡的人生……

 

身殘志堅  成為搶救大洪山民間文化第一人

1962年,薛國旺出生在大洪山西麓的長崗鎮(zhèn)洪山坪村一戶地道的農民家庭里。在他半歲的時候,命運給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一次因為高燒去就診做皮下注射,沒想到這一針扎在了他的坐骨神經上,導致右腿殘疾。自此,他一生的命運由此改變,也由此,他不斷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

薛國旺雖出生農村,又是殘疾人,但聰明好學的他,在別人不理解的目光中,硬是拖著殘疾的右腿堅持上學,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高中學業(yè)。畢業(yè)后,他沒有因身體殘疾而消沉,開始謀劃做有意義的事,過有意義的人生。自幼愛聽故事的他,便立志把生他養(yǎng)他這片大洪山熱土上,動人的民間傳說挖掘出來、編䉵出來,宣傳出去、傳承下去。他的決定得到善良樸實、愛子心切的父母支持。

薛國旺尋找出年少時記錄大洪山傳說故事的日記,這些是母親白天外出干活,晚上回家講給他聽的《慈忍祖師》《小洪山》等民間故事,兒時覺得很好聽,就當日記寫。此后,他白天與家人一起田地勞作,到了晚上就整理、編輯曾經記下的傳說故事。在不能干農活的下雨天,便拖著病腿走村串戶,找大洪山一帶上了年齡的老人講大洪山的傳說故事。晚上加班加點整理故事成為生活的常態(tài),由于文化有限,許多字要靠查字典才能寫出來,每一個故事,都需要花好幾天時間。

 有一次,他在大洪山南面的京山縣一深山老林里采訪,告別老人時已近日落西山,他慌忙著從山上下來向回趕,主要靠一條腿走路的他,不小心摔倒在亂石鋪就的路面上,腳就像針刺一樣痛,低頭一看,又有20多條又大又粗的山螞蟥從腳爬到腿上了,拉都拉不掉。幾乎不能行走的他,快到深夜才被洪山寺附近一好心農民家收留住了一晚。他為了讓老人講更多的故事,主動去幫老人干活,并利用在山上放牛的時機,主動尋找放牛的老人。很多不愿意講和不善言談的老人,被他善良、執(zhí)著而感動,為其講述口口相傳的大洪山傳說故事。

前進的道路總是艱難的,為了采訪到更多的傳說故事,他曾不要任何報酬幫工地民工干活,記錄大家吃飯和休息時間講述的故事。炎夏酷暑,他也不記得在簡易工棚里住了多少個日夜,白天,棚內的溫度達到近40℃,晚上,蚊子飛蛾直往里棚里鉆。為了寫故事,薛國旺趴在蚊帳里,一寫一通宵。為了收集準確和更多的資料,薛國旺硬是用一條腿走遍了大洪山的山山水水、尋遍了大洪山的村村落落,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形成了幾十萬字的采訪筆記……。

有付出,就有收獲。大洪山一帶口口相傳,幾十萬字的文化信息,在薛國旺的艱苦努力下得以記錄和傳承,他成為當之無愧的搶救大洪山民間文化第一人。當年,他搶救和保護大洪山文化的精神,贏得眾多文學愛好者的追隨,他為給大家提供一個交流、展示、宣傳的平臺,著手創(chuàng)辦了“大洪山文學社”,編輯《綠林》文學社刊,三十多名文學青年入社辦刊,在社會上產生巨大影響。此期間,他通過孜孜不倦地學習,完成了中文大學本科學業(yè)。19906月,經過他搶救性的搜集、挖掘、整理、采編的《大洪山傳說》,得到襄陽市委辦公室領導的高度肯定和贊許。1992年元月,10萬多字的《大洪山傳說》正式出版;2010年,以《大洪山傳說》為基礎上,又出版了三十余萬字的《大洪山風情錄》。時任大洪山風景區(qū)黨委書記的劉澤富在書中前言里這樣評價他:薛國旺同志對大洪山文化有著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和熱愛,自上世紀80年代起,歷時數十年的搜集與積累,掌握了大洪山地區(qū)流傳在民間的歷史故事、人物傳說、風物傳說、民風傳說等一部分文學素材。他身殘志堅,長期奔波在山坳孤村的小道上,訪遍民間藝人和喜愛講故事的老人,收集整理了幾十萬字的文字材料,堪稱奇跡。

面對記者的敬仰之情,薛國旺說:“真正感動自己的是那些老人,為了全面收集傳說信息,自己曾繞著大洪山走了三圈完成三遍采訪,走第一圈時,講故事的老人有三百多位,但走第二圈只剩下一百多位,到第三圈時,只剩下幾十位了。老人們都很親切,還有近百歲的老人講完故事后,又顫顫巍巍拄著拐杖帶自己找其他老人講故事。隨著老人不斷逝去,那種爭分奪秒搶救挖掘的急迫感越發(fā)壓得自己踹不過氣來,以致自己不敢停息和懈怠。遺憾的是在鐘祥、荊門那一部分民間故事由于很多原因沒有采寫完整,成為心中的痛。

 

結緣根雕  農民蛻變?yōu)檫h近聞名的根雕大師

首創(chuàng)大洪山根雕文化應是薛國旺的第二件人生大作。1983年,根本不知道“根雕”為何物的他,卻與根結緣。當年,他因采訪大洪山民間文化,常年行走在高山峽谷,經?吹揭恍┛輼湫嗄镜臉涓煨蛢(yōu)美、自然天成、讓人愛不釋手。熱愛生活、追求美的他,便把這些樹根帶回家,以裝飾點綴自己的生活。隨著撿回家的樹根越來越多,愁著沒有生活來源的薛國旺突發(fā)奇想,何不將這些好看的樹根運到市場上去賣著試試?于是,他將挑選、并根據根形稍加打磨的十幾件樹根,弄到隨州城區(qū)進行銷售。沒想到樹根還有人要,竟然還賣了兩件!他從那些眾多圍觀者那里得知這叫“根雕”,也認識到了這些腐朽的樹根背后所隱藏著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也從此,那些大洪山村民們當柴燒都嫌棄的樹根成了他眼中的寶貝。

此后,薛國旺每次出行采訪便刻意留意起那些奇形怪狀的樹根、樹兜,采訪回家?guī)Щ氐臉涓苍絹碓蕉。一有空,他便對著樹根琢磨和研究,并根據樹根特性進行打磨造型。他同樣在鄉(xiāng)親的不理解中堅持了自己追求,從剛開始的粗制濫造,到后來的精品迭出,都是在這段時間無師自通中慢慢摸索而來。“做任何一件事只要你認準了就不要退縮,也容不得你退縮,只有這樣,你才會成功。”薛國旺說。

后來,有人主動找薛國旺辦根雕廠,但因資金等原因多次與根雕廠失之交臂,辦根雕廠成為他當時的最大夢想。1988年,薛國旺迎來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年,這年他雙喜臨門。這年他喜結良緣,妻子不但小他幾歲,是被他精神感染繼生愛慕之情,毫不嫌棄他是殘疾人,而且心地善良、貌美能干;結婚后不久,得到長崗鎮(zhèn)政府的支持,圓了他辦根雕廠的夢。但遺憾的是,這家根雕廠因后續(xù)資金出現問題,在一年后不得已而關閉。

面對失敗,薛國旺選擇用堅強來承受打擊的痛苦。為了繼續(xù)生活,他退而求其次,回到家里種香菇、養(yǎng)羊,伺機東山再起。別人是在等待機會,而薛國旺一直在給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忙碌的香菇種植和山羊養(yǎng)殖,并沒有讓他就此放棄根雕事業(yè)夢想。在那幾年里,薛國旺一直不停地尋找、雕刻,再尋找,再雕刻,家里到處都擺滿了各類造型的根雕作品。這些根雕作品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及資金,卻鮮有人問津,做的多賣的少,多到三間住房里外到處都是。對根雕很有天賦的他,為了提高自己的根雕作品的藝術水平,還專程到外地拜師學習。直到1995年,有人出價三萬元,將他家中的根雕“擺件”全部買走。這是他從事根雕后第一筆最大的收入,無疑給生活和事業(yè)都處于低迷狀態(tài)的薛國旺注了一針強心劑,讓他重新燃起了希望。當年,他賣掉家里的一百多只羊,在當地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再次“重操舊業(yè)”,開辦根雕廠。

有了根雕藝術創(chuàng)作的平臺、有了黨委政府及家人的支持、一直熱愛和看好根雕藝術前景的薛國旺,更是雄心壯志,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藝術世界里。一個高約兩米的根抱石,被他巧妙雕刻成美石之上落鳳凰,石下海中蛟龍出的根雕作品《龍鳳呈祥》,讓人無不嘖嘖稱奇。一根造型奇特盤根錯節(jié)的杜鵑老樹樁,在經過薛國旺的精心打磨后,成了一件精美根雕作品《昭君出塞》,并在第五屆華中旅游博覽會獲得金獎。一塊12米多長,重達10余噸,有千年之齡的雷擊槐木,經他多年的精心雕刻,成為價值幾百萬的根雕作品《九龍戲珠騰盛世》……一件件栩栩如生、造型各異的花鳥魚、走獸、人物、茶海、生活用品、藝術飾品等,在他手上層出不窮。他的根雕作品在選材、手工造詣、藝術水準、作品價值上受到社會廣泛好評和根雕藝術節(jié)界的高度認可,一時間吸引了各級媒體、政府領導,各地根雕名家、根雕愛好者的關注,有的不遠幾百公里之外,專程前來拜師學藝,他成為名副其實的根雕大師。

 

發(fā)展文旅  致力打造首個根雕特色文旅產業(yè)

唯美的薛國旺,他人生的每一步都在追求美的路上,就像他一刀刀雕刻根藝一樣,總是一步步邁向理想之地,精心雕刻自己的完美人生。如果說,首個開創(chuàng)大洪山根雕文化是他第二個完美的人生之作,那大洪山根雕文化產業(yè)園,就是他第三個完美的人生之作。

大洪山根雕文化產業(yè)園是薛國旺全面領悟國家文化強國戰(zhàn)略精神,看準大洪山風景區(qū)發(fā)展遠景,理性分析中國根雕產業(yè)趨勢,結合自身實際,而規(guī)劃自己完美后半生的又一重大夢想。在他這個夢里:有一處大大的園區(qū),滿處都是根藝,到處都是根文化,人們在根藝王國里,陶醉在可品、可食、可賞、可創(chuàng)、可購、可玩、可樂的各類根藝及文化創(chuàng)意的氛圍里,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中修心養(yǎng)性、陶冶情操,既發(fā)展了根雕文化產業(yè),帶動一方鄉(xiāng)親致富,又促進了大洪山特色文化旅游。他做這個夢已是多年之前,從那時起,他就開始為這一新的夢想一點一滴作準備。

功夫不負有心人,薛國旺在妻子的鼎力支持下,歷時五年多,國內首座以根雕文化為主題,占地10余畝,設有根雕博物館,根雕體驗館,根雕禪茶館、根雕書畫閣、根雕餐飲區(qū),根雕客房區(qū)、農耕文化展示區(qū)和農家蜂蜜場、農家菜種植體驗區(qū)等,完全純根味的文旅特色農莊暨大洪山根雕文化產業(yè)園于201810月宣告開放。

走進大洪山根雕文化莊園,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各類各式各色的根雕藝術品布滿整個莊園,從莊園的院外場地、外墻、庭院、墻壁、門窗、室內、花壇,到客房、文案、茶房、餐廳、墻飾、擺件、燈飾、指示牌、實用工具及用品等,根雕藝術無處不在,置身莊園仿佛走進了根雕藝術王國。在根雕博物館,各式花鳥走獸、茶海擺件、飾品人物等等應有盡有,讓人眼花繚亂、愛不釋手;根雕禪茶室館,根雕茶臺、根雕座椅、根雕茶文化飾品、用品等根雕文化充滿茶館,根雕文化與茶文化交融,古樸藝術與茶香彌漫四溢,讓品茶與賞藝同時同在,妙不可言;根雕體驗館,堆積如山的天然根雕,是與根結緣,創(chuàng)根以神奇、賦根以靈性,肆意發(fā)揮雕刻才藝的地方;根雕餐飲區(qū)里,處處根桌根椅、根具根飾,及農家美食充滿“根味”雅室,讓人在賞欣藝術的同時品嘗大山深處的土菜美食,回味無窮;根雕客房里的根之龍床、鳳榻、沙發(fā),茶臺,可謂匠心雅居,獨一無二,讓人今宵之享,終生難忘;在根雕書畫閣,根雕藝術品與書畫藝術品布滿大堂,文房四寶、文案、茶臺應有盡有,走進充滿“根味”的墨香茶香創(chuàng)作室,頓會讓你興致起、妙筆生。尤其是薛國旺歷時6年,創(chuàng)作而成的《九龍戲珠騰盛世》更是集藝術性、收藏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大型根雕藝術珍品。根雕為上中下三層的鏤空雕:上層有云紋和龍頭,寓意龍騰祥云,國泰民安;中層為茶臺和龍身,寓意承上啟下,渾然一體;下層為水紋和龍尾,寓意龍游四海,澤潤萬物,被譽為是莊園鎮(zhèn)館之寶,

大洪山根雕文化莊園的開放,曾一度引起媒體爭相報道,發(fā)展前景十分看好。而所有到過該莊園的游客,無不留下特別的難忘記憶,收獲了不一樣文化旅游休閑。截至目前,除無數游客慕名而來游覽參觀體驗外,先后有北京、上海、武漢的藝術家前來小住時日,激發(fā)靈感,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及一些久居大都市的市民,前來閑住一月半載,賞大洪山美景,體驗特色根文化,感受農家之樂。
   “只有把藝術當做產業(yè)來做,才有它的生命力。”“我的根雕作品不僅僅只是屬于我,而是屬于整個大洪山,因為這些根雕來自大洪山,我要把屬于大洪山的根雕作品永遠留在大洪山,這是因為我深深地愛著生我養(yǎng)我的大洪山。”在采訪過程中,薛國旺多次重復的話語在耳邊久久回響。是!他有很多根雕藝術作品,別人出高價他都不賣,這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唯美硬漢,以雕刻鋼刀秀藝術,用錚錚鐵骨擔道義,在沖刺藝術高峰時,不忘父老鄉(xiāng)親。在他的帶動下,根雕藝術成為大洪山民間藝術的典型代表,形成大洪山特色文化產業(yè),并帶動近幾百人在家門口就業(yè),為我市多途徑實施鄉(xiāng)村振興起到了較強示范作用。他人生的拼搏與堅持,他精心雕刻的人生之路,不僅是殘疾朋友學習的榜樣,更應是大眾的楷模……。

 

 (編輯  周波)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推薦資訊
隨州“天書”亮相圖書城
隨州“天書”亮相圖書
隨州遠古棋“復活”    益智休閑備受青睞
隨州遠古棋“復活”
隨州巖畫文化探考: 隨州“仙人棋”巖畫   棋文化源自隨州的物證
隨州巖畫文化探考: 隨
隨州雞血紅碧玉藝術品鑒賞
隨州雞血紅碧玉藝術品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隨州編鐘報社 | 法律顧問 | 友情鏈接 | 技術支持:清華網絡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主辦單位:隨州編鐘之聲報社 隨州都市網
新聞熱線:0722-7117922 廣告、服務熱線QQ:1254373707
舉報電話:0722-7117922 舉報郵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隨州編鐘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本站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網站備案號:鄂ICP備09003029號-8 技術支持:隨州清華網絡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19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