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鐘之聲報 隨州都市網訊 近日,由隨州學者王文虎所著的《新實學探源》由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問世。
王文虎于二十 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探究新實學方面理論,該書于于2015年12月出版!缎聦崒W探源》20萬字,由緒論、新實學構成的諸范疇、實學構成的諸原理、實學的濫觴 :先秦實學思想的探源、實學的發(fā)展秦漢至宋明實學思想探謎、“實事求是之學”:實學發(fā)展的第三個高潮、從實事求是之學到新實學共七章組成,近二十萬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教育史研究所會副會長、全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以近三千文字的認識表述為其作序。
據了解,該書將實踐及其規(guī)律問題的探索與傳統(tǒng)實學研究結合起來,強調實學體系的構成實際上是對實踐及其規(guī)律問題的研究,它以“實體”“實用”“實踐”“希望”四個基本范疇作為實學構成的細胞,然后從這四個基本范疇的內在聯系中揭示出能動活動原理、能動活動的發(fā)生學原理、實踐邏輯學原理以及希望辯證法原理等四條原理作為實學構成的經絡。突破了“實學思想肇始于宋代,在明清之際達到高潮”的傳統(tǒng)觀點,認為中國實學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至少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詩經時代到戰(zhàn)國結束,其思想高峰定格在明德為本、中和為用的實學體系形成中;第二個階段是從漢至宋的心性義理之學的形成,其思想高峰定格在“明體達用”的實學體系形式中;第三個階段是從宋到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其高峰定格在以“二論”為內容的實事求是之學這個體系形式中。研究基于“中國實學思想的本質、形成與發(fā)展問題”的問題,系統(tǒng)回答了“中國實學是什么,它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的問題。
(編輯 周波) |